全国劳动模范(农业)章钦炳
2014-11-01 06:12:34 来源: 浏览:5344 打印
    
 


 

章钦炳:一位出类拔萃的村支书

陈世英 陈景明 陈佳炜

 

一个无地理条件优势、无殷实家底、贫穷落后的村庄,能否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?答案是:能!不信,请您到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陇田镇东华村去走一走,看一看,就会打消您的一切疑虑。

东华是个平原村庄,全村有750户3775人。这里无山,无海,无资源潜力,无华侨(陇田镇是个有名侨乡,唯独这个离镇区8里的村子没有一户华侨),交通不便,祖祖辈辈只靠种植水稻、蕃薯、花生、小麦生存,是典型的单一化农业生产地区。村里也没有什么工副业,改革开放前,年人均收入仅111元,是一个远近闻名、地地道道的穷乡僻壤。

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这个穷村庄。现在,这里已经建成了初具规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:环境优美,村容整洁,民居有序,绿树成荫,水清果香,物阜民丰。2010年,人均收入达5050元,增长45.5倍,闯出了一条具有东华特色的生态农业发展路子。

二十多年来,东华村共获得各级集体奖牌220多块,其中有“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”、“全国文明村镇”、“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”等国家级奖牌8块,省市级的奖牌就更多了。东华还是真正的“十无村”:无民事悬案积案,无群体性上访,无刑事犯罪,无制假贩假,无吸毒,无赌博,无娼妓,无丢荒土地,无失业,无失学,治安稳定,经济繁荣,群众安居乐业,政通人和,好一派社会主义农村新景象!

东华村能发生如此巨变,村里的男女老少无不异口同声地赞扬说:“我们能有今天的好日子,多亏有老支书章钦炳这样的好领导!”

他,胸怀大志,足智多谋

章钦炳是东华村土生土长的干部。初中毕业后,他先后在生产队里担任过统计员、出纳员、资料员,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担任沙陇公社不脱产党委委员,农会副主席,东华村革委会主任、乡长,1977年后任东华村党支部书记至今。

改革开放初期,许多地方大办工业区“筑巢引凤”。章钦炳却独有见解。他认为,东华村地处偏僻,交通不便,条件还不具备,没有盲目照搬。为了改变东华村的落后面貌,他带领党支部一班人深入调查,广泛征求群众意见,多次趁外出开会之机,除向专家学者请教外,还不辞劳苦,自费到外地参观,学习人家的先进经验,从中悟出了致富之路:根据本村实际,扬长避短,做活“农”字大文章,科技兴农,发展生态农业,走“三高四化”的路子。

方向明,决心大,他与领导班子一起研究制订了发展种养业,大办工副业,从外地引进来了优良品种,经过试验获得成功。目前,东华村被国家农业部、省农业厅确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,已形成了560亩水稻,1150亩淡水养殖,590亩名优特水果,450亩蔬菜等四大高产、高质、高效农业生产基地。2009年12月,经向上级申请,获得“东华特绿”品牌商标的注册,是粤东首家农业集体商标,使东华的农产品扩大了知名度,提升了经济价值。东华村的“三高”农业办得成功,捷报频传,连续13年实现吨谷村,2010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3350多万元,集体收入75多万元,村人均收入5050元,全村九成以上村民盖上了新房,用上自来水,八成以上农户拥有彩电,新式家具,安装了电话,九成的家庭成为文明户……

 

他,遵守制度,带头垂范

章钦炳认为,干部的权力是人民给的,一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多办实事好事,不能脱离群众。如果违背了这个原则,党支部就没有凝聚力和战斗力,对群众就没有号召力。为了不违背这个根本原则,村里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,让干部有章可循,把规章制度当作一面镜子,挂在墙上,记在心里,不时进行对照。而他自己,更是以身作则,处处率先垂范,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:“要想管别人,先得管住自己;干部廉洁了,公正了,办事透明了,百姓就拥护你;干部不贪,就没有推不掉的人情。”村里每兴办一宗工程,每修建一个项目,总会有一些人跑上门来找章钦炳,随身带来“红包”、“礼物”,还表示给予“分成”“回报”等许愿。面对这些利诱,章钦炳总是斩钉截铁地回答:“我们村办工程一律公开投标,公平竞争,任何人都无权答应。你有实力,就来参加公开投标;至于礼物,一律退回!”

在接待客人方面,章钦炳也坚决地按财务管理制度办事。凡是需要在村里用餐的客人,一律在村委食堂吃“工作餐”。上至省、市领导,下至区、镇干部,一视同仁。上世纪八十年代,每餐标准是每人5元,九十年代改6元,进入2000年后,每人每餐标准8元。吃的都是以本村土特产为料:一盘塘鱼,一盘猪肉,一盘青菜,外加一个清汤。从不招待烟酒,吃饭不喝饮料。他自己在生活上一向以克勤克俭著称。每次出差,总是住最便宜的旅馆,吃最便宜的饭菜,从来不上歌舞厅、酒楼吃喝玩乐,更不乱花集体一分钱,不借一分公款,不占集体一分便宜。章钦炳遵守制度,带头垂范的作风,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优良品质。也正是这种品质,他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尊敬与爱戴。

他,不分亲疏,铁面无私

章钦炳告诉我们:不当干部则已,若当了干部,就要象个干部样。清正务实,才能取信于民。如果是“一人当官,鸡犬升天”,不仅干不好工作,还会遗臭万代。因此,在工作上对待亲疏内外,一定要铁面无私,不能砖厚瓦薄。他是这么说的,也是这么做的。

有一次,他妻子生病,村干部出于关心,趁他赴省开会时,给他家里送去200元慰问金。他开会回来得知此事,当即把钱如数退还公家。他的一位亲戚违反了计划生育政策,在章钦炳了解到情况后,按制度坚持对其进行处罚,着令她交保证金1000元,直至她完成结扎任务后,才把保证金退还。

章钦炳就是这样,始终牢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,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。走上村干部工作岗位后,尤其是他的职位越来越高以后,拉关系、走后门的事情越来越多,他对自己的要求也就越来越严格,从不办人情事、金钱事、关系事。他有个亲戚,探知村里有个承包工程,但他知道章钦炳是个清官,难以说通,便通过他的一个在镇里当领导的好友去替他疏通。谁知这位领导对他说:“你找错人了!”

他,面对荣誉,淡泊明志

章钦炳当了34年村支书,由于成绩突出,自1980年以来,他先后13次当选为省、市、县(区)人民代表,4次当选为省、市党代表,14次荣获市、县“优秀共产党员”、“为政廉洁工作者”光荣称号,两次被汕头市授予“模范农村党支部书记”光荣称号。2003年,他被广东省委、省政府授予“广东省劳动模范”称号,2005年荣获“全国劳动模范”称号,光荣晋京出席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,受到胡锦涛、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。

在众多的荣誉面前,他一直保持谦虚谨慎,戒骄戒躁的态度。他在获得了“全国劳动模范”称号时,还得到了两万元的奖金,但他把这笔钱全部转奖给党支部里经济条件比他差的20多名党员和10多名村民,自己分文不留。他说:“我的荣誉是党和人民给的,这笔钱我不能得。”

他,年逾古稀不下鞍

已是71岁高龄的章钦炳在工作上魄力丝毫不输年轻人,当我们去东华村拜会他时,老书记依然神采奕奕,村里面的其他干部告诉我们:“老书记年事已高,但这样一个为群众做实事、做好事的领导,谁也不肯让他走。前几年,章钦炳曾打算退休,但乡亲们执意将他留下……”

在金钱至上、物欲横流的社会氛围中,多少人会相信,一个年逾七旬的老人,常年累月不为名利、默默奉献?当很多人对这些小事视而不见的时候,谁曾想过,这样的一位出类拔萃的村支书,虽然年事已高,但他不在家颐养天年、含饴弄孙,究竟是为了什么?答案只有一个:他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,一个把群众利益看得无比重要的共产党员,一个永不褪色的共产党员,一个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、忠诚的好党员!

 


责任编辑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