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振超勇破世界纪录
2014-11-01 06:12:31 来源: 浏览:2019 打印
    
 

许振超勇破世界纪录

陈福香   杨辉敏

走进气势恢宏的青岛港前湾集装箱大码头,首先映入眼帘的,是码头前沿那一排颜色红白相间、高大挺拔的大型吊车群。这些看上去很威猛的钢铁巨人,工作起来却十分温顺,它们在工人师傅的精心指挥和操作下,舒展开长长的臂膀,轻巧而又迅速地把一个个重达几十吨的集装箱吊到船上去。不一会的功夫,穿上就装满了五颜六色的集装箱。

工人师傅把这种吊车叫做桥吊。它就像连接船和码头的一座桥梁,集装箱就是通过这座桥梁从船上卸下来,或者从地上吊起来装到船上。

艰苦磨练集装箱快速装卸法

桥吊在青岛港落户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。别看它现在干起活来又快又稳又灵活,不到一分钟就能装好一个箱子。可是以前不是这个样。一个钟头也不过装十几个。因为桥吊死机要在四五十米的高空中,凭肉眼来观察地面箱子上四个大小像肥皂盒一样的吊装孔,然后操作一个重十几吨,尺寸和集装箱的顶面积相同的金属吊具,从半空中晃晃悠悠地朝着箱子落下来。吊具四角上各装有一个可以转动90度的旋锁,这个旋锁要不偏不斜地正好对准吊装孔落下去。落准之后,司机一按开关,箱子就被牢牢锁住。再一拉操纵杆,就可以把它吊起来了。可看上去这么简单的工作,工人师傅练上半年,甚至一年,也还不一定能找到感觉。因为从空中那么远的距离去看吊装孔,肥皂盒就变成了缝衣针的针孔那么小,得反复好几次才能对上箱子。

那时候,因为装卸效率低,船到了规定时间还装卸不完,不能按时开船,船长们很不满意,对码头工人们说:“你们的装卸效率太慢了,什么时候能达到外国码头的效率就好了。”

这话后来传到了桥吊司机许振超的耳中。这个在码头工作了20年的码头工人,一下子被激怒了。他大声地和工友们说:“都说外国码头装得快,我就不信。咱们走着瞧!外国码头工人干得了的,咱们能干;外国码头工人干不了的,咱们中国的码头工人,也照样能干!”

为了提高桥吊的装卸效率,许振超和工友们一起,没日没夜地琢磨,寻找并练习科学、快捷的桥吊操作方法。一边练习,一边体会,一个方法不行,就再换一种方法。功夫不负苦心人。经过一年的艰苦磨练,许振超终于摸索出一套适合中国港口作业特点的桥吊操作方法。要领就是:两点一线,变速跟进,打眼一瞄,准确定位。许振超把这个操作方法在全队进行推广,使司机们都掌握了集装箱快速装卸法,装卸效率也因此提高了一倍。

可是许振超并不满足。他和工友们一直有个愿望,就是要在集装箱的装卸效率上超过外国码头,拿个世界第一,为咱中国的码头工人争口气!

向世界第一冲刺

机会终于来了!

2003年4月27日,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迎来了一条名为“地中海阿莱西亚”的集装箱巨轮。在港口集团领导和同事们的全力支持下,许振超和他的团队决心在这条船上打响创造新纪录的攻坚战。他和全队人员经过一番精心准备,终于披挂上阵了。

战斗在当天晚上8点20分正式打响。在320米长的巨轮边,8台大型桥吊一字排开。一声令下,8个集装箱几乎同时带着呼啸声吊下船来。当时,整个作业现场灯火通明,气势磅礴。船上、船下相互联系,密切配合,60部大型拖车在码头上穿梭不停,到凌晨2点35分,在准确计算的时间内,他们以6小时15分钟的高速度,完成了全船3400个标准箱的装卸,创造出每小时单机效率70.3自然箱,超过了原香港MTL(现代货柜)保持的单机最高效率每小时68自然箱的世界纪录;创造出单船效率339自然箱,超过了原香港HIT(国际货柜)保持的每小时336自然箱的世界纪录!在国际航运界和社会各界引起巨大震动。

当时,许振超就像运动员拿到了金牌一样,心里充满了激动和喜悦。看着桥吊上书写的“工人伟大,劳动光荣”8个大字,他不由自主地攥紧了拳头,心里暗暗在喊:咱们工人有力量!掌握了现代技术的工人就更伟大,更有力量!

“振超效率”由此走向世界!

5个月后,他又率领团队把每小时单船339自然箱这个纪录提高到了每小时381自然箱,再一次刷新了世界纪录,开启了青岛港生产“秒”的时代,实现了几代码头工人的强港强国之梦。

【许振超】

1950年生于上海,祖籍山东,初中文化程度,现任青岛港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经理。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,山东省首席技师,中国科协常委,中国职工技协委员。全国劳动模范荣誉获得者,2004年被中宣部、交通部、人事部、全国总工会、山东省委联合推树为全国超级宣传典型,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。

 
责任编辑: